微信小程序开发
◆ 不用安装,即开即用,用完就走。省流量,省安装时间,不占用桌面;
◆ 无需下载,用完即走,不需要登录。比较一下APP,要下载几分钟,要占用空间。
◆ 传统的电脑上看的网站,自然不方便在手机上看了。而且手机用户花在手机页面上的时间并不多。
◆ 大量的时间都花在APP上但我们都知道手机的屏幕是有限的,我不可能一个应用一个需求,就装一个APP。
◆ 要么把自己最急需的,最常用的一些需求的APP装上,看新闻装一个今日头条,网易新闻啥的那些不急不常用的
◆ 就让超级APP来代替。比如看看八卦,学习下行业知识等,订阅一些公众号就行了。
◆ 微信小程序开发、企业面临的现状以及客户需求的整体分析:成宇科技现推出[温州微信小程序开发]
◆微信小程序展现形式:
A:在公交车站,你扫一下公交站牌的二维码就可以了解下一辆公交车到站的时间
B:在汽车站,扫一下汽车站的二维码就可以购买车票,而不需要排长队
c:在超市便利店水果店特产店,对一些需要特殊介绍的商品做成二维码,顾客扫描即能入商品详细介绍页,促进消费。
◆微信小程序具有线下连接一切使命:
a. 何为连接一切?
连接人与人;
连接人与服务;
连接人与商业;
连接人与物品;
人与人之间的连接,第一个版本的微信已经实现,目前,微信已经有超过 8 亿的日活用户,几乎每个有手机的中国人,已经被微信连接人与服务的连接,也基本上通过服务号和微信内置的服务连接起来。
这里所说的服务包括了内容。我们可以在微信里完成阅读、购物娱乐等。人与商业的连接一个层面是建立在服务上,另一个层面是建立支付手段上,从这个角度,微信也已经连接了商业。然而,物品仍然没被连接。一张桌子、一支笔、一台空调、一辆公交车、一只狗……都没有通过微信与人产生连接。微信以及腾讯的野心是要连接一切,但世界上仍然有很多物品没有被电子化,没有被电子化意味着无法被连接起来。
◆服务号无法解决高频使用的问题:
按照微信的期待,订阅号本应为用户提供内容,但被玩出了各种营销和电商的花;服务号本应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但真正做起来的服务号却少之又少,你可能听说过不少 VC 投资订阅号,但很少有 VC 投资服务号。服务号发展得并不好。大多数服务号只是在做替代短信的推送服务和低频服务。现在通过微信服务号开通了微信商城的数量大概在500万家以上,存在巨大的市场容量。
◆小程序将实体店的劣势变成优势,使实体店具有极强的获客优势:
小程序的出现,要解决的就不是 HTML5 的体验问题,没错,它是提高了网页应用的体验,但更多地,它是要解决商业问题。五六年前,做一个纯线上的产品,可能能养活一家公司甚至上市,但如今,开发一个纯在线的产品,比如社区、比如工具、比如内容,已经没有多少生存空间了,App 的世界已经趋于饱和,我们几乎可以在 App Store 找到各种各样满足不同需求的 app,每个 app 都在互相竞争用户的时间,线上的竞争如此激烈,一个新网站或新 app,可能一年只能获得一个用户 10 秒的使用时间,面对这样的现状,作为一个创业者,如何才能获得更多的用户时间?
在线下,用户的时间是可以被某个线下场景独占的,比如等公交时,被公交站独占,吃饭时,被餐馆独占,那么,如果在这些用户时间被独占的场景,提供最适合这个场景的服务,是否更容易让用户从微信、从手游中离开,去使用这个服务?也就是说,与线下的场景分享它所占有的用户时间是有可能的。
就像张小龙在演讲中提到的,如果你去到长途客运站,刚好你看到有个二维码可以扫码购买车票,显然在这种场景下,你扫码的可能性会比在线上时高,这样,就相当于你原本被客运站独占了时间,这个购票产品,在这个场景里,与客运站分享了你的时间。这样一种场景化的推广方式是否比在线上投放一个广告更容易获得用户?实际上,线上推广的成本已经奇高无比,而且往往很多推广带来的都只是一次性的用户,不少创业者已经在思考如何通过线下场景化的方式更低成本地获客。小程序主推线下场景,除了带着腾讯「连接一切」的目的,其实也迎合了挖掘线下流量的趋势。
◆小程序对用户的服务路径最短:
用户的时间很宝贵,要让用户第一次使用就喜欢我们的产品,显然要让用户在最短时间里感受产品的核心,判断是不是他想要的,而不是:打开 app,默认看几秒钟广告,第一次使用需要花时间注册,功能层层堆叠,难以查找帮用户节省时间的产品是好产品,那么,服务号就不是一个好产品。我明明只是想买一张汽车票,我需要扫码关注一个买票的服务号,关注后我需要花时间寻找买票的菜单,然后可能还需要注册才能完成支付。
为什么不能扫码后直购买?
为什么要先关注?
为什么不能在武汉扫码就默认选择武汉出发的票,在北京南站扫码就默认选择北京南站?
小程序没有关注功能,它所期待的,是用户扫码后立即获得服务,就像张小龙在演讲时举的例子,扫码后立即购票不用关注,也不用花时间寻找购买按钮,甚至,扫码后自动用微信帐号登录,连注册的时间也节省下来。